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系列试题
高三上学期地理单元测试
[原人教版]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
蔬菜,水果.据此回答1—2题.
1.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因素      B.交通运输不便   C.消费者习惯变化 D.气候变化
2.“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 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土壤          C.热量           D.光照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回答3—4题。
3.关于我国农业发展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雨、热同期
    B.土地资源总量和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C.干旱地区面积较小,旱涝灾害多
    D.水资源总量和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4.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从长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垦到停止围垦,并逐步实行退耕还湿
   (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目的是                          (    )
   ①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②恢复湿地具有的蓄水和调节气候、河川径流的功能
    ③利于收集沼气建立新能源基地 
    ④抬高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右图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示意图,回答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