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本主义阵营·结构性调整:美、欧、日关系的变化
美国:(二战后—6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多年中,美国一直主导着资本主义世界。
但随着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了结构性调整。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连续发生的美元危机迫使美国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初两次宣布美元贬值。
70年代末,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的“黄金—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
欧洲:实现了经济复兴的西欧不断增强独立意识:
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体系,推行独立外交政策。
联邦德国提出“新东方政策”,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联的“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设想无法实现。 ‖ 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均以苏联的退让而告终。
70年代(苏攻美守):军事实力上升的苏联向美国霸权发起全面挑战,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张到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 美国则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中,不得已采取战略收缩。
80年代(美攻苏守):美国里根政府为改变在美苏争霸中的被动局面,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进一步强化军备竞赛。‖同时,苏联因经济发展停滞,军费开始沉重,转而全面收缩。
影响:两大阵营的结构性变动既削弱了美、苏两国的对内控制力,也直接影响到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霸进程,并促使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的转型。持续了40年之久的冷战终于走向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