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3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核反应过程的前后,反应体系的质量数守恒,但电荷数不守恒
B.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放射性原子核的半衰期
C.18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一个半衰期一定有9个发生了衰变
D.由两种元素的原子核结合成一种新元素的原子核时,一定吸收能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C与14C是同位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并不相同
B.核力是原子核内质子与质子之间的力,中子和中子之间并不存在核力
C.在裂变反应U+n→Ba+Kr+3n中,U的结合能比Ba和Kr都大,但比结合能没有Ba或Kr大
D.α、β、γ三种射线都是带电粒子流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电势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
B.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产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个数增多,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C.氢原子光谱有很多不同的亮线,说明氢原子能发出很多不同的频率的光,但它的光谱不是连续谱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阴极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高速电子流
4.我国科学家为解决“玉兔号”月球车长时间处于黑夜工作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小型核能电池,将核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变为电能,需要的功率并不大,但要便于防护其产生的核辐射。请据此猜测“玉兔号”所用核能电池有可能采纳的核反应方程是( )
A.H+H→He+n
B.U+n→Ba+kr+3n
C.Pu→Am+e
D.Al+He→P+n
5.氢光谱在可见光的区域内有4条谱线,按照在真空中波长由长到短的顺序,这4条谱线分别是Hα、Hβ、Hγ和Hδ,它们都是氢原子的电子从量子数大于2的可能轨道上跃迁到量子数为2的轨道时所发出的光。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电子处于激发态时,Hα所对应的轨道量子数大
B.Hγ的光子能量大于Hβ的光子能量
C.对于同一种玻璃,4种光的折射率以Hα为最小
D.对同一种金属,若Hα能使它发生光电效应,则Hβ、Hγ、Hδ都可以使它发生光电效应
6.(2019?全国I卷)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
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
7.如图所示,N为铝板,M为金属网,它们分别和电池两极相连,各电池的极性和电动势在图中标出,铝的逸出功为4.2 eV。现分别用能量不同的光子照射铝板(各光子的能量在图上标出),那么,下列图中有光电子到达金属网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8.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论,使得光电效应现象得以完美解释。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也是在光子概念的启发下提出的。关于光电效应和氢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实验中,照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B.若某金属的逸出功为W0,则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
C.保持照射光强度不变,增大照射光频率,在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将减少
D.氢原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吸收光子的能量可以稍大于两能级间能量差
9.以下关于玻尔原子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不是任意的
B.电子在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时,稳定地产生电磁辐射
C.电子从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3的能级时,要辐射光子
D.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只有某些频率的光可以被氢原子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