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编辑
【新人教版】2019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13子夜练习(解析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1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712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19/10/21 16:12:20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鲁迅谈《子夜》很是刻薄

梁迎春

《子夜》是茅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反映了旧中国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1933年出版发行即引起强烈反响。鲁迅认为国内文坛仍受压迫及反对者趁势活动外亦无甚新局但对茅盾作的三十余万字《子夜》的出现还是感到由衷欣喜的,因为两三年间并无别的大作出现。

鲁迅说的有些牵强,因为他还没有读到《子夜》,自然不能妄自评论。那么鲁迅读了之后,又是作何感想呢?鲁迅在193312月致吴渤的信中说《子夜》诚然如来信所说但现在也无更好的长篇作品这只是作用于知识阶级的作品而已。能够长久的东西我也举不出。想必鲁迅拜读之后有了些许的叹息否则怎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但是鲁迅却没有道明其中的缘由何在我们留下了一团迷雾。

《子夜》的创作背景是1930年的春末夏初当时的政局比较混乱国民党内部发生混战,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起义势已燎原。欧洲经济恐慌让民族工业濒于破产,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茅盾提笔酝酿《子夜》正赶上这几件大事,他的本意是想通过农村与城市红色革命的发展,来反映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可这样大的发展绝非茅盾所能胜任的;对李立三的错误路线是有批判的,也不够深入。我想这就是鲁迅叹息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正是茅盾写到后来,只好放弃的原因。

茅盾说他当时的野心很大打算一方面写农村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