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2、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背景资料】
1.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2.序:“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兰亭集序》意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
3.常识
①纪年法 岁在癸丑(干支纪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帝王年号)赵惠文王16年(王公纪年)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年号干支并用)
②暮春(孟春 仲春 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