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17年,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触怒了教廷。1518年教皇命令路德到罗马接受审判。萨克森选侯利用自己的权力使审判改在奥斯堡,保护了路德。1520年教皇正式开除路德教籍,然后判罪并下逮捕令。萨克森选侯把路德送进瓦特堡加以保护。这说明( )
A.教皇已经不具有任何权威
B.一些世俗势力也不满意天主教会
C.路德思想为西欧人民接受
D.选侯希望结束德意志的分裂状况
解析:选B 路德反对教皇,受到萨克森选侯保护,反映了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一些世俗势力也不满意天主教会,故B项正确。
2.“路德确信自己已经知道了如何获得上帝的恩典。这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因为其他人迫切希望获得同样的内在恩典状态并确保灵魂得救。”路德所谓的“内在恩典状态”是指( )
A.购买“赎罪券” B.“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C.实现教会的民主化 D.虔诚信仰天主教会
解析:选B A项表述是路德发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教会的“因行称义”,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故B项正确;路德反对教会和教阶制度,并没有提出实现教会民主化,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错误。
3.《圣经》新约中称:“心里相信,就可称义”,但又强调“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因此有宗教学者认为马丁·路德强调信仰即可得救是“故意曲解了《圣经》”。这种“曲解”( )
A.缓解了天主教会的危机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解析:选C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创立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宗教,故C项正确;A、B、D三项皆与史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