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不断增多
B.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解析:选C。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在一段时间内趋于稳定;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不变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导因素是光照,引起动物垂直分层的主导因素则是食物和栖息空间。
2.(2019·南昌高二联考)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天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只)。
项目
|
捕获数
|
雌性个体数
|
雄性个体数
|
标记数
|
初捕
|
50
|
28
|
22
|
50
|
重捕
|
50
|
32
|
18
|
10
|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0只/hm2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将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值比实际值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雌∶雄)为3∶2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植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解析:选C。设该田鼠种群总个体数是N,初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为50只,第二次捕获50只,其中标记的个体数为10只,根据公式可得50/N=10/50,N为250只,故该地区田鼠的种群密度为250÷2=125(只/hm2),A项错误;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将更难捕捉,使重捕个体中的标记个体数减少,所以统计的种群密度值比实际值高,B项错误;综合两次捕获情况,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雌∶雄)约为(28+32)∶(22+18)=3∶2,C项正确;蚜虫个体小,活动范围较小,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