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医学治疗疟疾时将青蒿加水煮沸,但药效很差。改用乙醇控温60 ℃提取青蒿素,药效显著提高。屠呦呦用一种更适宜的物质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种适宜的物质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物质
|
乙醚
|
四氯化碳
|
丙醇
|
煤油
|
沸点/℃
|
34.5
|
76.5
|
97.4
|
180~310
|
解析:选A。乙醚的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避免因为温度过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A正确。
2.(2019·赣州模拟)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可向溶液中加入氨水调节pH
B.除去金属离子Cu2+、Hg2+,可向溶液中通入H2S作为沉淀剂
C.除去某溶液中的SO,可向溶液中加入镁盐
D.除去ZnCl2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Zn(OH)2
解析:选C。A项,氨水可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铵,不引入新的杂质,正确;B项,通入H2S,Cu2+、Hg2+易转化为CuS、HgS等沉淀,可用于除杂,正确;C项,硫酸镁易溶于水,无法沉淀SO,应加入钡盐除杂,错误;D项,Zn(OH)2能消耗溶液中的H+,提高溶液的pH,促进Fe3+的水解,使其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3.(2019·潍坊高三模拟)下列对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
A.《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相激火生”是指爆炸
B.《本草经集注》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是升华
C.《本草纲目》中“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该方法是蒸馏
D.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以此法提取青蒿素属于萃取
解析:选B。“相激火生”是指撞击后爆炸,A项正确;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鉴别,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为紫色,该方法是焰色反应,B项错误;“蒸令气上”是利用互溶液体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C项正确;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