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湖南永州模拟)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认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据此可知,三人都( )
A.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B.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
C.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
D.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解析 据材料“何莫由斯道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人者,明其道不计其功”结合所学可知,三人都是强调仁义是正道,故C项正确。
答案 C
2.(2019·江西百校联盟摸底考试)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
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
解析 材料“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强调了君主的地位,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
答案 B
3.(2019·东北师大附中联考)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主要是由于,汉代儒学( )
A.讲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B.崇尚天人合一
C.倡导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 D.主张君权神授
解析 “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断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体现了“大一统”的伦理观,故C项正确。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