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河北邢台质检)1886年,驻厦门的英国领事在报告中提及:曾经询问下层中国人不穿洋布而穿土布的原因,有中国人说穷人穿土布衣服,因为这种衣服比洋布耐穿三到五倍,还因为穿了它在冬天暖和得多。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
A.列强在中国商品销售下降
B.中国人服饰思想观念守旧
C.中国近代化的速度较缓慢
D.洋货并没有冲击自然经济
解析:选C。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19世纪80年代下层中国人穿着土布衣服而不穿着洋布衣服,原因是土布衣服经久耐穿且保暖,这说明“下层中国人”生活贫困,中国近代化的速度较缓慢,所以C项正确。A项不能由题干材料信息体现,排除。仅由“穷人穿土布衣服”不能得出B项结论。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18·辽宁沈阳模拟)1887年,中国电报局与英国大东公司、丹麦大北公司签订“齐价合同”,“更得分收每年五六十万,岁入共二百数十万”。这表明中国近代电报业( )
A.取得与外商的平等地位
B.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
C.在商战实践中取得成效
D.逐渐垄断中国通信市场
解析:选C。A项中的“平等地位”不符合史实。B、D项不能由题干材料信息得出。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中国电报局与外国公司签订“齐价合同”,每年获得较大收入,这说明在商业竞争中中国电报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C项正确。
3.(2018·广东一模)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与“万国同风”,民间响应者寥寥。辛亥革命后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便超过2 000万两;天津在1912年春季进口洋服洋帽耗资达125万两白银。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B.政治时局对生活习俗的影响
C.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D.国人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