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含解析)必修3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1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现行)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33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19/12/16 16:09:4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述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愿意抛弃一切曾经优良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变革”。对上述描述解读正确的是(  )

A.“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
B.“曾经优良”的制度包含郡县制
C.“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建立中央集权
D.“变革”的典范是商鞅变法
A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大变革时代,孔子关于回到西周的等级秩序中去的思想,不能得到诸侯的认可,因此其到处碰壁,故选A项;B、C两项错误,郡县制和中央集权是在秦朝时期确立的;D项错误,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进行的。]
2.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
A.“为政以德”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
D [A项“为政以德”即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C项“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要求统治者关注民众的愿望和要求;D项“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意思是说为官者讲究礼节百姓中就没有不敢不尊敬的,说明孔子要求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符合题意。]
3. “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
D [由材料中的“不知有之”“自然”等信息可判断该主张属于老子的思想,属于老子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故选D项;A、B两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C项与材料无关,均可排除。]
4.孟子将人民、社稷和君主排定了位次。人民排在第一位,社稷排在第二位,而一国之君则排在最后一位。这一排名(  )
A.是当时社会的真实体现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