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古代诗歌,共有305篇。它最初被称为《诗》《诗三百》,后来又被称为《诗经》。《诗经》之称始于( )
A.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宋朝时期
B [汉武帝时,儒学正统地位确立,《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一,B项正确。]
2.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特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
A.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
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
C.国力的强盛
D.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
C [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本质上体现了西汉武帝时代国力的强盛。]
3.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
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C [材料是强调由于唐朝时期开明的文化政策才使唐诗的内容广泛,才使唐诗得到发展,而宋朝时却非如此,即这段论述说明了开明的文化政策是有利于文化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