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交流电路中,要减小电容器的容抗,可以( )
A.减小两极板的正对面积
B.减小极板间的距离
C.适当增大交变电流的电压
D.减小交变电流的频率
解析:容抗与交流电压的大小无关,f减小,容抗增大,C、D错误;极板正对面积减小,C减小,容抗增大,A错误;两极间距离减小,C增大,容抗减小,B正确.
答案:B
2.有两个电容器的电容分别为C1=5 μF和C2=3 μF,分别加在峰值一定的交流电源上,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哪一种情况通过电容器的电流最大( )
A.在C1上所加交变电流频率为50 Hz
B.在C2上所加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
C.在C1上所加交变电流的频率为100 Hz
D.在C2上所加交变电流的频率为100 Hz
解析:由容抗的影响因素可知电容越小,频率越小,容抗越大,电流越不容易通过.若要使电流越容易通过电容器,容抗应越小,则电容应越大,频率应越大.C1>C2,100 Hz>50 Hz,所以C正确.
答案:C
3.交流电源的电压与直流电源电压的有效值相同,自感线圈的直流电阻不计,则灯泡发光最亮的是图中的( )
解析:电容C、电感L都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故A、B两图中灯不是最亮的;C图中灯被短路,不亮;D图中电容C有隔直流作用,D正确.
答案:D
4.如图所示,在电路两端加上正弦交流电,保持电压有效值不变,使频率增大,发现各灯的亮暗情况是:灯1变亮,灯2变暗,灯3不变,则M、N、L中所接元件可能是( )
A.M为电阻,N为电容器,L为电感线圈
B.M为电感线圈,N为电容器,L为电阻
C.M为电容器,N为电感线圈,L为电阻
D.M为电阻,N为电感线圈,L为电容器
解析:当交变电流的频率增大时,线圈的感抗变大,电容器的容抗变小,由灯1变亮,灯2变暗可知M为电容器,N为电感线圈,而电阻与交变电流的频率无关,故L为电阻,C正确.
答案:C
5.如图所示的电路,有直流和交流成分的电流通过,为了尽量减少R2上的交流成分,应( )
A.选用自感系数较大的线圈和电容较小的电容器
B.选用自感系数较小的线圈和电容较大的电容器
C.选用自感系数较小的线圈和电容较小的电容器
D.选用自感系数较大的线圈和电容较大的电容器
解析:自感系数越大的线圈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越大,电容越大的电容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越小,故只有选项D正确.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6.关于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
B.电容器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作用
C.它具有“通高频、阻低频”的功能
D.电容器的电容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
解析:电容器能“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电容越大,交流频率越高,电容器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A、C、D正确.
答案: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