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15分保分练(三)
(时间:15分钟 分值:15分)
1.(9分)(2019·四川广元三模)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木板上固定两个完全相同的遮光条A、B,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木板通过两个滑轮与弹簧测力计C相连,木板放在安装有定滑轮和光电门的轨道D上,轨道放在水平桌面上,P为小桶(内有砂子),滑轮质量、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1)实验中轨道应倾斜一定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A.使木板释放后,木板能匀加速下滑
B.增大木板下滑的加速度
C.使得细线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对木板做的功
D.使得木板在未施加拉力时能匀速下滑
(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________cm。
(3)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木板、遮光条的总质量M,两遮光条间的距离L,按甲图正确连接器材。
②将木板左端与轨道左端对齐,静止释放木板,木板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及遮光条B、A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1、t2,则遮光条B、A通过光电门的过程中木板动能的变化量ΔEk=________;合外力对木板做的功W=________。(用字母M、t1、t2、d、L、F表示)
③在小桶中增加砂子,重复②的操作。
④比较W、ΔEk的大小,得出实验结论。
(4)若在本实验中轨道水平放置,其他条件和实验步骤不变,假设木板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测得多组F、t1、t2的数据,并得到F与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图象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直线的斜率为k,则μ=________(用字母b、d、L、k、g表示)。
思路点拨 遮光条B、A先后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可利用平均速度替代;第(3)问要明确研究对象,以木板为研究对象,其受到的合力为拉力,拉力做的功利用功的定义式计算。
[解析] (1)轨道略微倾斜的目的是平衡摩擦力,这样在未施加拉力时木板就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木板连上细线后,细线的拉力等于木板受到的合力,细线的拉力对木板做的功等于合力对木板做的功,故C、D项正确。
(2)游标卡尺主尺的读数为1 mm,游标尺上的第14个刻度与主尺上的刻度对齐,所以游标尺的读数为0.05×14 mm=0.70 mm,总读数为1 mm+0.70 mm=1.70 mm=0.170 cm。
(3)遮光条B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B=,遮光条A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A=,则ΔEk=Mv-Mv= 。光滑的滑轮两端的细线拉力处处相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是细线的拉力大小,也是木板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故W=FL。
(4)当轨道水平放置时,对木板,由动能定理得(F-μMg)L= ,解得F= +μMg,结合F与-的关系图象可知斜率k=,纵截距b=μMg,联立解得μ=。
[答案] (1)CD (2)0.170 (3) FL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