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
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2.表现
(1)经济上
①农业: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
③商业: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阶级关系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自耕农和新兴地主出现。
(3)政治上
①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②世卿世禄、封邑制局面需要打破。
(4)军事上:春秋时期主要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则以兼并战争为主,战争更加频繁。
(5)文化上
①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②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深度点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奴隶制在崩溃,封建制在形成。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已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9“学思之窗”,思考:
请你想一想,当时兵家、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变法改革与战胜攻取又有什么关系?
提示 (1)兼并战争是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农业和奖励军功。法家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而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2)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主题
    
        
            | 时期 | 国别 | 主持者 | 内容 | 目的 | 性质 | 
        
            | 春秋 | 齐 | 管仲 | (1)发展农工商业 (2)整顿和发展军备 (3)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 | 富国 强兵 | 奴隶主阶级 改革 | 
        
            | 鲁 |   | “初税亩”“履亩而税”,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 
        
            | 战国 | 魏 | 李悝 | (1)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 (2)推行“平籴法” (3)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 地主阶级 改革 | 
        
            | 楚 | 吴起 | (1)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 (2)变相没收旧贵族的土地 (3)裁官、削俸、养兵和奖励军功 (4)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 | 
    
 
 
[深度点拨] 春秋时期各国改革大多属于奴隶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而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则基本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