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编辑
(岳麓版)2021新高考历史复习模块2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3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复习学案
  • 教材版本岳麓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52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20/5/18 9:04:2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方面

特点

生产模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

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

经济重心

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

商业状况

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结构

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客观

环境

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政治

条件

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历代统治者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等

科技

条件

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内外

交流

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群众

条件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三、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

1.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

(1)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其规律为:农业发展立民之欲安定民生稳固统治;或者:农业发展治民治国。

(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是国富力强的标志。

(3)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4)农业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2.古代管理农业的机构

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农业的管理,历代设立了一系列管理农业的机构:如东汉及其后的魏晋南北朝设大司农”(或改称司农寺)少府等。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户部即类似于今天的财政部和农业部,以后历经宋、元、明、清,户部一直作为管理财政和农政的重要机构而存留,其中元世祖还设立负责水利和农业的大司农司。

3.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上的主要特色

古代王朝十分重视科技兴农,如西汉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东汉时推行区田法,从而基本解决了旱作地区农业生产中的春旱多风与春种的矛盾。我国很早就开辟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这样两条发展农业的途径。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开辟了以复种技术争取全年总产量增加的第三条途径。

四、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异同

1.三者都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着并且在很长时间内共同存在但也有一定的区别:

区别

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

自耕农经济

从产生上看

产生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原始农业产生后,自然经济就存在了

产生于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一家一户的个体农业产生了,小农经济也就出现了

产生于春秋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自耕农经济产生

从消亡上看

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后来逐渐被商品经济吞噬,但是在今天,有些地方的农业经济仍然带有一定的自然经济性质

也是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到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在中国大地上完全消失。但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所恢复,但今天的农民经济不完全等同于古代的小农经济

在封建时代是随着封建朝代的更替不断发展和衰退,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时完全消失

从内涵上看

指与外界几乎没有太多产品的交换,生产的产品主要供生产者使用

强调的是规模比较小,土地数量少,工具落后并且很难改进,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拥有耕种土地的所有权

从对立面看

与自然经济对立的是商品经济,并且两者长期共存,互为消长

与小农经济对立的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与自耕农经济对立的是租佃经济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