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四十三) 原子和原子核
[双基巩固练]
1.(2019·江西七校联考)(多选)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所依据的实验事实是( )
A.α射线速度很大,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
B.α射线有很强的电离能力
C.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偏转
D.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超90°大角度偏转
CD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此实验中,由于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所有质量集中在原子中央很小的体积内,即原子核,这是原子的核结构模型的内容,故A、B错误,C、D正确.]
2.(2019·广西桂林、贺州联考)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U→Th+He是铀核的裂变反应
B.H+H→He+n是核聚变反应
C.核反应Al+He→P+X中的X是质子
D.卢瑟福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He+N→O+n
B [U→Th+He是α衰变,选项A错误;H+H→He+n是核聚变反应,选项B正确;核反应Al+He→P+X中的X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零,则X是中子,选项C错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是→O+H,选项D错误.]
3.(2019·天津滨海新区联考)(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C+He是α衰变方程
B.H+H→He是核聚变反应方程
C.U→Th+He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D.He+Al→P+n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
BD [A项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故A项错误.核聚变指的是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数较大的核,故B项正确.C项是α衰变反应方程,故C项错误.D项是人工转变方程,故D项正确.]
4.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能量为12.75 eV的光子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氢原子发射出不同频率的光波,其中最多包含不同频率的光波数量为(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D [能量为12.75 eV的光子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13.6 eV+12.75 eV=-0.85 eV,即氢原子跃迁到n=4的能级,向下跃迁能辐射出N=C==6种不同频率的光波,故D正确.]
5.(2018·天津和平区期末)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关于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B.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后,核内质子数减少4个
C.增大压强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D.α射线的贯穿作用很强,可用来进行金属探伤
C [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电子形成的电子流,故A错误;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2个,故B错误;原子核的半衰期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无关,改变压强不能改变半衰期,故C正确;γ射线的贯穿作用很强,可用来进行金属探伤,故D错误.]
6.(多选)对于核力,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核力是弱相互作用,作用力很小
B.核力是强相互作用,是强力
C.核子之间的距离小于0.8×10-15 m时,核力表现为斥力,因此核子不会融合在一起
D.人们对核力的了解很清楚,特别是在小于0.8×10-15 m时,核力的变化规律更清楚
BC [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它的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因此,选项B正确,A错误.核力在大于0.8×10-15 m时,表现为吸引力,且随距离增大而减小,在距离小于0.8×10-15 m时,核力表现为斥力,因此核子不会融合在一起,所以选项C正确.人们对核力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这是科学家们奋力攻克的堡垒,故D不正确.]
7.(2019·安徽滁州模拟)2017年,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获得“物质科学奖”.对于有关粒子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铀核的裂变中,当铀块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不能发生链式反应
B.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铀元素的半衰期也发生变化
C.轻核聚变的过程质量增大,重核裂变的过程有质量亏损
D.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裂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吸收能量
A [在铀核的裂变中,当铀块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不能发生链式反应,故A正确;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与温度等环境因素无关,故B错误;裂变和聚变都有质量亏损,故C错误;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裂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有质量亏损,释放能量,故D错误.]
8.(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8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2个原子核了
B.重核裂变释放核能产生新核的过程中,新核的比结合能比该重核的比结合能大
C.光子的能量由光的频率决定
D.U衰变为Rn,要经过4次α衰变及6次β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