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后作业(八)
[要点对点练]
要点一:对公式v=v=和v=的理解
1.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9 s停止,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大小之比是( )
A.1∶1 B.1∶2
C.1∶3 D.3∶1
[解析] 解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两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末)速度为零这个隐含条件,进而得出物体在斜面上和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都为这个结论.设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v1=,在斜面上的位移x1=v1t1=t1,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v2=,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x2=v2t2=t2,所以x1∶x2=t1∶t2=1∶3,故选C.
[答案] C
2.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内的平均速度大2.45m/s,以质点初始时刻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
A.2.45m/s2 B.-2.45m/s2
C.4.90m/s2 D.-4.90m/s2
[解析] 解本题的关键是知道v==vt/2的含义.设质点在第一个0.5 s内的平均速度为v1,即在t1=0.25 s时的速度为v1;在第一个1.5 s内的平均速度为v2,即在t2=0.75 s时速度为v2.由题意得:v1-v2=2.45m/s,故a==m/s2=-4.90m/s2,D正确.
[答案] D
3.一辆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已知汽车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则汽车在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v B.v
C.v D.v
[解析] 汽车刹车过程可以看作由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的逆过程,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则汽车在前一半时间内和后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3∶1,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知,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3∶1,则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故B正确.
[答案] B
要点二: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关系的应用
4.(多选)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走完第1m所用时间为t1,走完第2m所用时间为t2,走完第1m时的速度和走完第2m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t1∶t2=1∶ B.t1∶t2=1∶(-1)
C.v1∶v2=1∶2 D.v1∶v2=1∶
[解析] 由x=at2可得t1∶t2=∶(-)=1∶(-1),B正确,A错误;由v2-v=2ax可得v1∶v2=1∶,D正确,C错误.
[答案] BD
5.如图所示,光滑斜面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AB、BC、CD、DE,一个物体由A点静止释放,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vB∶vC∶vD∶vE=1∶∶∶2
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B∶tC∶tD∶tE=1∶∶∶2
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vB
D.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均相等
[解析] 设每一部分的长度为x,根据v2-v=2ax得v=2ax,v=2a·2x,v=2a·3x,v=2a·4x,所以vB∶vC∶vD∶vE=1∶∶∶2,A正确;根据x=at2得tB=,tC=,tD=,tE=,所以tB∶tC∶tD∶tE=1∶∶∶2,B正确;从A到E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从A到E的时间为tE=,中间时刻为tE===tB,所以v=vB,C正确;由vB、vC、vD、vE之比可知每一部分的速度增量不相等,D错误.故本题应选D.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