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常见古诗文记载 | 化学知识 | 
        
            | A | 《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 黄芽为硫黄 | 
        
            | B |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 强水为硝酸 | 
        
            | C | 《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中生砒精制砒霜 记载:“其色飘飘或如霜雪,或如白色钟乳相连。” | 利用了蒸馏操作 | 
        
            | D | 《本草经集注》中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 利用了焰色反应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
A、汞的密度大,液态呈流珠状,金属汞有毒,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受热易变成汞蒸气,将欲制之,黄芽为根,指金属汞可以和硫磺发生反应得到硫化汞;
B、能蚀五金可能为硝酸;
C、利用加热的方法,将被提纯物质气化、冷凝的过程;
D、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强烧时焰色反应不同。
【详解】A、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磺,故A正确;
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强酸性,能腐蚀大多数金属,但不能和玻璃中成分二氧化硅反应,则“强水”指的是硝酸,故B正确;
C、利用加热的方法,将被提纯物质气化、冷凝为固体的过程,为升华操作,故C错误;
D、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强烧时焰色反应不同,分别为紫色、黄色,可鉴别,故D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