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出现过。伦理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
②当代法国哲学家保罗·里克尔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阈分析了伦理的起源:“经由害怕而不是经由爱,人类才进入伦理世界……由于它已经是伦理的畏惧,而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害怕,因此所畏惧的危险本身是伦理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伦理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