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编辑
地理: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中国地理 专题16 青藏区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复习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地理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2 K
    上传用户地理sikao
  • 更新时间2012/2/5 15:20:0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第一节 地质演化与青藏高原的形成
一、地质构造概述
青藏高原是由几个较小的陆块拼合而成的断块高原。震旦纪时,高原的主体(藏北)及江河上源一带曾处于隆起状态,其周围则为凹陷区。青藏高原的成陆历史,即特提斯海在不断发生的地壳运动中逐渐南撤,每次运动留下一条山脉。山脉较为稳定的地壳段落以地台型沉积为标志,地貌景观则是山间盆地和广阔的高原面。中新世的喜马拉雅运动第一幕,冈底斯山开始隆升。但此时青藏高原海拔并不高。
中新世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同时在高原内部则形成一些新的断陷和山岭。孢粉组合特征表明,当时的高原处于热带、亚热带环境。
二、高原的隆升与高度
青藏高原面从上新世晚期的海拔1000m上升到目前的平均4500~5000m,累计上升量共有3500~4000m,这表明在第四纪期间平均每年上升2mm。而晚更新世以来的10余万年,每年上升10mm以上。重复水准测量还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目前依然保持着年平均3.2~12.7 mm的上升量。
三、青藏高原地貌特征
四、地貌外动力及地貌类型
1.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