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57 K
    上传用户yy111
  • 更新时间2012/2/15 19:03:10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0年,“东方主义”话语方式改变的契机
对近代中国影响及干扰最大的西方文化理论,是美国学者萨义 德提出的“东方主义”。所谓“东方主义”是西方统驭东方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由传教士开始,随着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大,到19世纪定形,建构成一种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向全球扩散,这种话语方式本质上就是强弱不对等所造成的。强者对弱者永远有说三道四的权力,反之则不然。它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弱者会被教育得产生“自认劣等意识”。
东方民族里,对“东方主义”的反省,伊斯兰知识分子较有成就,但也较为悲观。英国学者透纳曾经指出:“东方主义的终结,必经视野和典范的巨大重塑,但这种知识的重建只能产生在西方与东方政治关系出现主要改革的条件下,经济的改变需要权力的改变。”而显然今天的伊斯兰世界无法拥有这样的条件。退而求其次,透纳希望人们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精神的冷静与慷慨”,抛弃东方主义赖以存在的人们自认劣等的前提,但这种话说得容易,要东方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慷慨不挑剔,那不是千难万难?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