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西汉时,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宋明时期,儒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理学”,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他们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
4. 陆王心学主要代表是南宋的陆九渊和明朝的王阳明,他们主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即理也”;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宋明理学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5.明末清初三大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