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修六 第二讲 环境污染与防治提能力
1.(2012·南昌检测)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城市部分地理要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混浊天气日数最多的月份是________月,最少月份是________月。
(2)简析产生上述特征的原因。
(3)若b图中A、B、C为a图中甲、乙、丙三个监测站的分布位置,c图为该地区风频,则合理的匹配是(填字母):________为甲监测站,________为乙监测站,________为丙监测站。
解析:第(1)题,从图a中可知混浊天气最多的是12月,最少的是7月。第(2)题,冬季家庭取暖燃煤多,沙尘多且不易扩散;夏季雨水降尘多,植物面吸尘多。第(3)题,结合三图可知B、C、A分别是甲、乙、丙监测站。
答案:(1)12 7 (2)①7月为我国夏季,雨水多,带走了悬浮颗粒;②夏季植物茂密,吸烟滞尘作用强;③冬季居民取暖燃煤增加了大气悬浮颗粒;④冬季风频频南下带来沙尘;⑤冬季冷锋天气可能造成逆温,混浊物不易扩散。 (3)B C A
2.(2012·福州模拟)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广东汕头贵屿镇是中国的电子垃圾产业中心。当地农民工使用最原始方法处理电子垃圾,数以百计的河流因含有重金属物质而呈现漆黑色;镇区外,那些被抛弃的田地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垃圾堆放点,经常冒出遮天蔽日的滚滚黑烟;当地70.8%的儿童的血铅水平处于铅中毒的程度。
材料2:下图为海淀区“电子环保·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