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案 >> 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编辑
高考复习总结性资料精选 “建立模型法”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子类复习教案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化学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99 K
    上传用户rongerkl
  • 更新时间2013/3/6 14:44:1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5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1
0
资源简介
建立模型法”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也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内容,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这部分内容呈逐年升温的趋势。由于化学平衡内容抽象,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然而,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建立具体的思维模型,会使问题简单、明了化,这种方法我将其称为“建立模型法”。下面本人结合近两年高考试题谈谈“建立模型法”在化学平衡一些问题中的应用。
         一、用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实际上,不仅各组分的浓度,其他物理量也均保持不变。然而,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将被破坏并发生移动,平衡移动则导致一些物理量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建立这样的思维模式去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若平衡移动必然导致某物理量发生改变,则一旦反应混合物中该物理量不再改变,说明可逆反应已达平衡。如,对于合成氨反应,恒温恒容时,平衡移动必然使总压改变,则当总压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而对于反应H2(g)+I2(g) 2HI(g),恒温恒容时,平衡移动总压不变,则不能根据总压来判断反应已达平衡。

例1.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 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 ℃时,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