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 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 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凡是唯物主义一定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一定没有可取之处
②凡是唯物主义一定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凡是唯心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③唯物主义有不科学的,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两者共同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上述观点不足之处在于
A.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观点
C.没有看到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4.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与此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A. 自然从来不飞跃 B. 心外无物
C.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