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一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11年12月6日在德班表示,作为国际社会多边合作的基础,《京都议定书》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后希望”。他呼吁发达国家仔细考虑《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不要在第一承诺期结束后留下任何“空白”。潘基文在会议上表 示,全球温室气体已达创纪录的浓度并仍在 不断增长。面对气候失控、资源流失、贫富差距扩大等威胁,人类必须“悬崖勒马”。地球的未来取决于谈判各方今天的工作。
在全球经济遇冷的大环境下,形成一个全面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将会遥遥无期。各方对于此次会议应有更为现实的期待。但他强调,不确定性不应成为德班“原地踏步”的理由,各国应致力于推进关键问题,让气候谈判保持一个向前走的态势。
材料二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为平息巴以冲突、缓和地区紧张局势等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行动;在和平解决朝核危机以及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上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中国还将继续为此作出努力。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具体考查联合国的作用、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联合国在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为推进中东和平进程作出了切实的努力。
(2)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 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 联合国的主导下,为中东和平进程作出切实的努力,是最好的例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