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专题3——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A。出现的原因: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发展,新的生产方式出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激烈变革。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诸侯兼并、社会动荡,“士”阶层出现且地位不断提高,他们到处游说,传播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上: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剧烈的社会变革 中各自提出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宣扬自己的主张;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
B.概况: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儒家(略)。道家:老子的“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的思想,把“道”作为世界根本,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提出无差别观点。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法家:韩 非主张以法治国,君主集权;另一代表人物是商鞅。
C.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繁荣了当时的思想文化,对中国后来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和“君轻民贵”的民本思想。荀子提出用礼规范人的行为。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背景:罢黜百家,倡导儒学: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影响:消极 :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