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三历史精选试题专项限时突破:专题五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I卷(选择题)
1.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1997年我国网民人口总数达到62万,截至2007年6月30日达到了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同时还显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占82.9%、电视占64.5%、报纸占57.9%、杂志占18.8%、书籍占18.7%、广播占14.4%。上述现象表明
A.在各种传媒中,互联网发展速度最快
B.新兴的网络媒介取代了传统媒介
C.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和条件通过不同传媒获取信息
D.传统媒介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2.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的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 B、民主科学 C、追求真理 D、平等进步
3.2010年12月21日光明网发表《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一文指出,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B. 近代农村生活的艰辛导致人才外流
C. 近代城市生活对农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D. 近代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日益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