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3】高考物理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3.5 科学思维方法在物理解题的应用
中学物理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必须具备 :“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一、高考命题特点
高考物理试题的解答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借助物理知识渗透考查数学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永恒主题.可以说任何物理试题的求解过程实质上是
一个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经过求解再次还原为物理结论的过程.
二、数学知识与方法
物理解题运用的数学方法通常包括几何(图形辅助)法、图象法、函数法、方程(组)法、递推法、微元法等. 比例法等
1.几何的知识应用
1.相似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通常寻找的是一个矢量三角形与一个几何三角形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例关系求解力的大小,特别是当几何三角形的边长己知时。
【例1】 如右图1A所示,轻绳的A端固定在天花板上,B端系一重为G的小球,小球静止在固定的光滑大球表面上,己知AB绳长为l,大球半径为R,天花板到大球顶点的竖直距离AC=d,角ABO>90º。求绳中张力和大球对小球的支持力(小球直径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