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吴晓娥 审题:袁素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号颇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地方的封疆大吏 B.中央朝廷的重臣
C.皇帝的内侍人员 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2.《明史纪事本末》卷14记载:“(明太祖)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之士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重。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这说明
①明初仍曾存在过宰相制度 ②朱元璋设科举的目的是实心求贤
③当时的科举以“文词”取士 ④明初曾废除过科举制度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4.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A.制度创新 B.武力掠夺 C.民主强国 D.和平崛起
5.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