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器官自愿捐献道阻且长
对器官分配程序公正性的怀疑,阻碍了更多人认同和参与器官自愿捐献。卫生部门正在建设器官分配机制,以打消公众的顾虑。不过,在中国文化背景和诚信环境下,制度化的器官自愿捐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久前,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亲自站上手术台,为17岁女孩吴华静实施器官捐献手术。
广东英德女孩吴华静因车祸于11月2
0日被诊断为脑死亡。吴华静生前学习医护专业,一直有捐献器官的愿望。父亲向医护人员表达了吴华静捐献器官的愿望,随后替女儿签署《器官遗体捐献同意书》。
吴华静的肝脏捐给了一名41岁的普通物管员,两个肾脏捐给了两名晚期尿毒症患者,眼角膜也捐给了两名亟待角膜移植的
患者。
手术后,黄洁夫带领医生向吴华静的遗体鞠躬致敬,这一瞬间被照相机定格,继而被媒体广为
传播。吴华静捐献器官的举动被高调宣传,背后是中国卫生部门推动器官自愿捐献的
迫切心情。
黄洁
夫在广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明年春节后,中国将在全国铺开器官捐献分配和共享系统。”他同时预测,中国人体器官移植将在一至两年内取消对死刑犯器官捐献的依赖。
看上去,中国器官移植将进入新的时代,但如若自愿捐献的种种阻碍无法消除,部长的愿望恐还难以实现。
【你愿意捐献器官吗?】
2012年12月1日,15岁绍兴女孩孙宸的父母,面对女儿突发脑淤血,并已经处于脑死亡状态的诊断,在绍兴县中心医院行政办公室里,签署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捐出
女儿的一肝、两肾、两个眼角膜。
采访中,孙宸的父亲孙国祥含泪表示,自己的女儿在生病期间,受到了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帮助,所在的学校师生也自发进行了捐款,他希望通过器官捐献的方式,帮助女儿回报社会。
继吴华静之后,孙宸的感人之举,再次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过,相对于器官移植巨大的需求量,自愿捐献者还是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