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史书中在介绍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的特征时有“怀牒自举”一说,该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2.一名学者
针对其研究收集了以下资料:①北洋舰队的有关文献记载;②明
治维新后日本内政外交的档案;③李鸿章所著的
《李文忠公全集》。由此推断,该学者研究的对象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
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 鲁迅认为孙中山“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哪一件,全都是革命。”以下与孙中山相关的革命活动,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②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④创建中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
A.②①③④ B.④
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4.史载
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奉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这说明两者都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如果实有妙策,可以制外国而不为外国所制,臣等自当竭其梼昧,悉心商办。如别无良策,仅以忠信为
甲胄,礼仪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臣等实未敢信。”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
A.抵抗派给道光帝的上书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驳斥
C.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否定
6.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对农民穷困和痛苦生活表示同情与关注
B.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作用
C.以组织、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D.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