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2.有学者曾论述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专制集权政治体制
C.生产资本短缺所致 D.国家面临边疆危机
3.司城(春秋时期宋国主管城建的官员)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鞋子)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弗徙也。”材料认为( )
A.民营手工业的兴起于战国时期 B.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C.民营手工业主要以大作坊为生产单位 D.当时手工业者均数代生产经营
4.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徽商在清末民初衰落
C.清政府的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D.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