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4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指导活页作业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407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3/8/2 10:34:1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活页作业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820年前至1845年我国白银与铜钱的兑换如下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年份
每两白银可兑换的铜钱数量
1820年之前
约值1000枚铜钱
1827年
1300枚
1838年
1600枚
1845年
2200枚或更多一些
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清政府滥铸铜钱,导致银贵钱贱
D.白银是当时主要的流通货币
2.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题干中“如此不正义”、“保护可耻交易”表明作者从道德角度不赞成英国发动战争,故排除A、B两项;格雷斯顿在评价中仅从道德角度含糊其辞,没有说明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故答案选C;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C
3.“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  )
①不畏强暴的精神 ②团结一心的精神 ③敢于造反的精神 ④抵御外侮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从题干中可以得知是三元里抗英的事迹,因此结合材料能够归纳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团结一心、抵御外侮的精神。而敢于造反与题干精神不符。
答案:C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