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71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3/8/8 20:03:23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6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茅盾中学期中测试高一历史试卷(B卷)
试卷Ⅰ: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         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2.《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汉代       D.隋唐
3.《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材料体现该水利工程的功能不包括(   
A.航行            B.灌溉              C.军事           D.排洪
4.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这句民谚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特点(   
A.分散性         B.自给自足       C.相对稳定性      D.精耕细作
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司母戊大方鼎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B.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汉字“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
C.唐三彩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之一
D.唐代晚期,已有把绘画诗文用于瓷器装饰的技术
6.右图是中国古代利用水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一项装置示意图,这项装置主要应用于(    )
A.纺织        B.灌溉      C.冶铁          D.制陶
7.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8.《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    )
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受官府控制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