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编辑
2014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案【题库】:3-2-5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生物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
  • 文件大小609 K
    上传用户西瓜西瓜花
  • 更新时间2013/8/8 21:39:48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
1.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  )
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D.其他信息
解析 通过颜色传递的信息是物理信息。
答案 B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B.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C.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行为信息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解析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等;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而不是行为信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
答案 C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飞蛾扑火是通过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 A
4.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对生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蝙蝠的“回声定位”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蝙蝠能够捕食猎物,躲避敌害
B.菊花接受的日照长短这一化学信息使得菊花能够适时开放
C.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植物间也存在信息的传递
解析 物理信息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菊花接受的日照长短是光信息,属物理信息。
答案 B
5.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  )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
解析 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植物的生长有害,而对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却起促进作用。虽然生长素类似物是化学物质,但不是生物体自身产生的,不属于信息传递。
答案 D
6.下列哪一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形成多倍体
D.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
解析 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都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是化学信息的应用。
答案 C
7.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符的是 (  )
A.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B.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
C.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推理能力。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A正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正确;生态农业利用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没有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D
8.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 (  )

解析 A、B各有2条食物链;C、D各有4条,但D生产者有3种,故D稳定。
答案 D
9.在辽宁西部某地区的“三北防护林”,单一种植的是樟子松。一段时间松毛虫肆虐,使这一地区的防护林几乎成了不毛之地。这个事实最能说明 (  )
A.樟子松本身的抗虫能力很差
B.松毛虫是专一性的侵害樟子松的昆虫
C.引入本地区没有的外来树种可抑制松毛虫种群的增长
D.物种单一不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解析 由题干的信息可知物种单一对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不利。
答案 D
10.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解析 一个过程的结果反过来作用于这个过程,称反馈调节;如果是使这个过程加强,就叫正反馈调节,如果是使这个过程减弱,就叫负反馈调节。池塘早期,藻类的增多(过程),导致水蚤增多(结果),结果藻类减少(减弱),故属于负反馈调节;池塘后期,水体污染(过程),导致大量水蚤死亡(结果),从而使水体进一步污染(加强),故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 B
11.下列各项措施中,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  )
A.适当增加物种的数量
B.减少肉食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C.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D.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
解析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完善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反之越小。因此适当增加物种的数量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减少肉食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减少了物种数量,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不是增加种类,只是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不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答案 A
12.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a、c、d、b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则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丰度,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度变化的趋势是b―→d―→c―→a
C.若a―→c―→d―→b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表示生物个体的数量
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解析 生态系统中生物营养级别越低能量越多,呈金字塔形状,故一般情况下,食物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