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编辑
2014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案【题库】:3-2-4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生物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
  • 文件大小747 K
    上传用户西瓜西瓜花
  • 更新时间2013/8/8 21:40:5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
1.研究某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假设是唯一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状况,可先把藻类从已知水体中过滤出来,测定藻类的生物量,并据此推算出该生态系统中藻类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在光照强度适宜时,可成倍提高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
B.藻类细胞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比例与水域深度无关
C.藻类固定太阳能的同时不一定都伴随物质循环发生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取决于藻类所固定的太阳能
解析 光照强度适宜,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但不能提高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海水深度不同,能透过海水的光的波长不同,分布的藻类不同;藻类固定太阳能是能量流动的开始,同时把无机物制造为有机物。
答案 D
2.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CO2
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
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解析 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它们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CO2进入无机环境。生活中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等途径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CO2,减少生物群落排放到大气中的CO2量。碳在生物体内(生物群落内)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目前,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导致大气中CO2含量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 B
3.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 (  )

A.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④途径中
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解析 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并没有被次级消费者同化,因此不能包括在④途径中;②是由第二营养级传递给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也就是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③是由第三营养级传递给第四营养级的能量,④是次级消费者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因此②>③+④;①是生产者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因此②为①的10%~20%;由于食物链的相邻营养级之间都是捕食关系,因此能量流动不可逆转,具有单向性。
答案 A
4.有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
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占,植物性食物占,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
解析 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M一定比昆虫获得的总能量m1和鸟获得的总能量m2大。
答案 C
5.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能量流动的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项目 被鳞翅目幼虫吃掉的植物 鳞翅目幼虫粪便中含有的能量 鳞翅目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 用于鳞翅目幼虫生长的能量
能量
(J) 419 209.5 146.65 62.85

A.鳞翅目幼虫摄入419 J的能量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1 047.5 J的能量
B.食物中的能量只有15%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
C.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循环的
D.某一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其相邻的一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能够获得的能量较少
解析 由表可知每摄入419 J能量,便有419-209.5=209.5(J)的能量被同化,按照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鳞翅目幼虫每同化209.5 J(即摄入419 J)的能量,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1 047.5 J的能量;食物中的能量是419 J,用于生长的能量是62.85 J,故只有15%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生物体不能利用热能进行同化作用,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循环的;能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是指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要少于低营养级,并非高营养级的每个个体的能量都要少于低营养级。
答案 D
6.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是绿色植物,丙是肉食动物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其中丁所含的能量最少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解析 根据题图中的双箭头的位置,可推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由此可知丁不在食物链上,故能量含量最少的应是丙。
答案 C
7.右图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的总能量为a,其中字母代表了能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从麻风树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a
B.c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
C.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D.该图中不包括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 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该图只包括两个营养级,麻风树是第一营养级,则a'只能代表第二营养级摄入量,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其中d代表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是指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e则是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该图解中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 A
8.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b=h+c+d+e+f+i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
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的能量属于d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粪便量h+同化量c,A项错误;B项中,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除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再乘以百分之百,即×100%;C项中兔是第二营养级,狼是第三营养级,狼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应是上一营养级的能量;D项中,缩短食物链可以使能量更多地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