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编辑
2014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案【题库】:3-2-3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生物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
  • 文件大小720 K
    上传用户西瓜西瓜花
  • 更新时间2013/8/8 21:41:54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自养生物,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解析 并不是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秃鹫等属于分解者;细菌有自养型的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有异养型的如根瘤菌属于消费者;有的生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生物成分,如猪吃草,猪属于消费者,而当猪以其他家禽粪便为食时,便充当分解者。
答案 C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解析 动物可作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细菌可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
答案 C
3.下图表示对甲、乙两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人所含能量进行统计所得的数值,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甲        乙
A.甲只能是农田生态系统,乙可能是草原生态系统
B.甲可能是城市生态系统,乙可能是森林生态系统
C.甲可能是农田生态系统,乙一定不是湖泊生态系统
D.甲可以是湖泊生态系统,乙也可以是湖泊生态系统
解析 图甲中人含的能量比植物、动物多,所以图甲可能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或城市生态系统;图乙中植物所含能量最多,因此图乙是自然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
答案 B
4.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稻、杂草是生产者,鸭、害虫是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 D
5.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解析 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被自己利用或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蚯蚓不是微生物,但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但不是分解者,而是生产者。
答案 D
6.曾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是人吃了被甲基汞污染的鱼所引起的,经检测,水俣湾海水中甲基汞的含量为0.017 mg/L(符合0.5 mg/L以下的安全标准),对海水中具营养关系的甲、乙、丙、丁、戊五种生物体内残存甲基汞的含量分析,结果如下表:
生 物 甲 乙 丙 丁 戊
甲基汞浓度/(mg·L-1) 0.05 5 0.51 50 0.48
则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体内甲基汞含量的积累是通过食物链的途径实现的
B.种群丁体内甲基汞含量是海水的3 000倍,对这个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甲基汞沿食物链逐级富集,此现象称生物放大
C.这五种生物最简单的能量流动过程是甲―→戊―→丙―→乙―→丁
D.该生态系统内碳循环开始于生产者
解析 杀虫剂和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移动和浓缩的生物富集现象即生物放大,由甲~戊各种生物体内残存的甲基汞浓度可推断丙、戊两种生物应属同一营养级所构成的食物链为甲丙乙丁戊,。

答案 C
7.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 ℃~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 ℃~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解析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南极冰藻不只包括一种生物,故不能组成一个种群;企鹅以磷虾为食,其数量增多会导致磷虾数量减少,磷虾减少后又可导致企鹅数量减少,二者数量最终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动态平衡;生物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南极冰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 ℃,在-2 ℃~2 ℃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答案 A
8.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
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自养型鞭毛虫和大型植物;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4个营养级。
答案 C
9.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解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它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化能自养型生物大多为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等。
答案 D
10.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
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北方森林 冻原
分解达95%所需时间(年) 0.5 2 14 100
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光 B.微生物
C.湿度 D.温度
解析 枯枝落叶的分解,主要依靠微生物进行。微生物的分解活动又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直接关系。因为起分解作用的微生物是异养生物,所以与光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