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编辑
2014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案【题库】:3-2-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生物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
  • 文件大小708 K
    上传用户西瓜西瓜花
  • 更新时间2013/8/8 21:43:1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
B.群落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就不会出现演替现象
C.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各自形成独立的种群基因库,且这13个基因库的差别将越来越大
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逐渐复杂,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 草本植物阶段是弃耕农田发生演替的第一阶段;群落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时也会发生演替;13个岛屿上的鸟类可能不是只有13个种群,故种群基因库也不只有13个;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在10%~20%之间。
答案 D
2.某草原因过度放牧和鼠害导致荒漠化。为了遏止鼠害对草原的破坏,放入驯化后的银黑狐捕鼠。下图中的曲线分别代表羊、鼠和狐数量的年变化,这3条曲线对应的动物正确的是 (  )

(注:左Y轴数值对应甲、乙曲线,右Y轴数值对应丙曲线)
A.甲为狐、乙为鼠、丙为羊
B.甲为鼠、乙为羊、丙为狐
C.甲为羊、乙为鼠、丙为狐
D.甲为狐、乙为羊、丙为鼠
解析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及种群数量变化。解答该题时,要抓住狐与鼠之间的捕食关系这一关键点。狐是鼠的天敌,当狐数量减少时,鼠大量繁殖;当狐数量增多时,鼠的数目又急剧减少。
答案 C
3.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垂直带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海拔(m) <1000 10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3500 >3500
植被类型 热带季
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发现,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不同,其差异反映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不是水平结构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项A、B错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蝶类种数随之减少,说明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的气候特征密切相关,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 D
4.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a~b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
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
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
解析 从图可以看出,蜘蛛与害虫之间可能是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因此在b~c期间,蜘蛛下降的原因是食物不足。而螳螂与蜘蛛之间是竞争关系。
答案 B
5.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
C.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D.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
解析 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按林属于次生演替,天然林替换为人工林后物种丰富度降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物种增多,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答案 D
6.南方某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灌木。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或个体数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曲线a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植物物种数
B.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食物链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C.在人为干扰情况下,将来不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
D.草本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
解析 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植物物种数(曲线c)及群落所含能量(曲线a)增多,但个体数(曲线b)减少。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会使相应的食物链发生改变。如果人为地植树造林,可能会加快群落的演替,更早地演替至森林阶段。草本阶段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
答案 D
7.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生态特征 发展期 成熟期
A 营养结构 简单 复杂
B 有机物总量 较少 较多
C 自我调节能力 强 弱
D 动物类群丰富度 较低 较高
解析 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答案 C
8.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
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 红松林受破坏后原有的土壤和繁殖体还存在,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红松林取代杨树和白桦的原因是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在群落演替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
答案 B
9.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解析 由题干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