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编辑
2014高考生物(浙科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word版作业:第21讲 生物的进化(含详解)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浙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生物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
  • 文件大小1797 K
    上传用户西瓜西瓜花
  • 更新时间2013/8/9 9:29:5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6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第21讲 生物的进化
基础巩固


1.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B.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C.只有自然选择才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3.2012•安徽联考下列有关隔离与物种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隔离
B.东北虎和华南虎虽有长期的地理隔离,但仍属于一个物种
C.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D.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因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属于两个物种
4.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MM、Mm和mm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MM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m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B.48% C.52% D.57%



能力提升
5.图K21-1中由于河道改变将种群隔离开来,使它们之间彼此不能往来接触,失去了交配的机会。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形成了两个新物种甲和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K21-1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甲、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6.近年来杂草抗除草剂能力增强,据研究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  )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
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
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方向发展
7.下列四组图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图K21-2
A.图1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环境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
B.图2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C.图3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蠖,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
D.图4中捕食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8.下表中P和p表示某地区某种生物的一对等位基因。表中数据能说明(  )

年份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P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p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1970年杂合子的比例为18%
B.1930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数目接近
C.1970年后的较短时间内P的频率为0
D.显性纯合子更能适应该地区变化的环境
9.2012•郑州质检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水鱼——虹鳉。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轻时就能繁殖后代。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B.多年后甲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
C.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一定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D.若将甲中虹鳉和乙中花鳉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平均体重将会增加
10.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11.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图K21-3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图K21-3
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
B.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C.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A或a基因
12.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__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13. 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________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________。

图K21-4
图K21-5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