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编辑
2014高考生物(浙科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word版作业:第26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A(含详解)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浙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生物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
  • 文件大小2038 K
    上传用户西瓜西瓜花
  • 更新时间2013/8/9 9:33:03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4
0
资源简介

第26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A

基础巩固
1.2012•淮安二调图K26-1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K26-1
A.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
B.阻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
C.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Ⅳ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2.图K26-2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

图K26-2
A.a B.b C.c D.d
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反射的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C.大脑皮层白洛嘉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4.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
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C.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
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受神经—体液调节
5.图K26-3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K26-3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能力提升
6.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完成一个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要经过的神经元越多完成反射的时间越长
B.若用一定的刺激作用于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C.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D.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荷的移动方向相一致
7.图K26-4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K26-4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
8.图K26-5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K26-5
A.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
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
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9.2012•珠海调研在动物脑内有一类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的突触,被称为“沉默突触”。据此推测“沉默”的可能原因是(  )
①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没有直接接触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0.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取三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按图K26-6所示连接,图中②、④、⑥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③可引起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随后相继收缩。现直接刺激⑤,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  )

图K26-6
A.左肌肉
B.左肌肉和中肌肉
C.中肌肉和右肌肉
D.左肌肉、中肌肉和右肌肉
11.2012•金华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语听力考试中涉及言语区主要是韦尼克区
B.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的
C.体温调节中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激素调节实现
D.血糖是糖尿病检测的最重要指标
12.2012•安庆质检图K26-7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C为组织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K26-7
A.与A端相连接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13.图1为人体反射弧局部组成示意图,图2为图1中X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有效刺激,肌肉收缩;在B处给予相同刺激,肌肉不收缩。请据图回答:

图1          图2
图K26-8
(1)图1中结构X为________。图2中③为________,一般由________(细胞器)形成。
(2)若在B处给予刺激,当兴奋抵达X时④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_____。若结构X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甘氨酸,甘氨酸与分布在________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________。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甘氨酸可通过主动转动进入细胞再被利用,需要④上的________协助。
(3)上述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4)图2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_______。
14.图K26-9为某类突触的信号传递的示意图,这类突触中特定的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K26-9
(1)图中①是________,其中的多巴胺是从________通过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2)当多巴胺与________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由图可知,其进入突触间隙后会__________________,使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导致大脑“奖赏”中枢的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最终造成人对可卡因产生依赖的不良后果。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