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编辑
2014高考生物(浙科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word版作业:第30讲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含详解)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浙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生物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
  • 文件大小2297 K
    上传用户西瓜西瓜花
  • 更新时间2013/8/9 9:37:44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第30讲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
基础巩固
1.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
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
D.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关键是速度的快慢
2.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群落演替越慢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
D.原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3.2012•金华月考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原生演替
C.草本阶段多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4.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图K30-1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图K30-1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形曲线持续增长



能力提升
5.2012•南昌调研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图K30-2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图K30-2
A.拟谷盗种群增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
B.拟谷盗种群似“S”形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
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
6.2012•安庆质检在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取代顺序是可以预测的,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序列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早期演替树木→晚期演替树木→顶极群落。这可以利用“资源比假说”来解释:该假说认为物种优势是由光和营养物质这两种资源的相对利用的有效性决定的。图K30-3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物种从A到E的取代顺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K30-3
A.在演替期间,营养物质的有效性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而增加,光的水平因遮阴而减弱
B.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它们对土壤营养物的要求低但对光有最高需求
C.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且耐阴的能力也较强
D.顶极群落后若发生火灾,可预测其后的次生演替时间和过程与原生演替基本相同
7.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8.图K30-4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松线小卷蛾种群的周期性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K30-4
A.松线小卷蛾与该病毒之间的关系是寄生
B.a曲线表示松线小卷蛾种群大小,b表示病毒感染率
C.宿主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增加,使宿主大量死亡,又导致病毒减少,感染率降低
D.在家禽养殖中,应增大种群密度,以降低病毒感染率
9.图K30-5中a、b、c、d表示不同的生物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高低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K30-5
①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至d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
②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至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③若M表示种群密度,a至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种内斗争b最激烈
④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至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a是最高营养级
A.①② B.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图K30-6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图K30-6
(1)上图中A→B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________株/(100 m2•a)(以“+”代表增强,以“—”代表减少)。从图中B→C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该年份中红松种群的年龄结构的特点用下图中哪项曲线可以表示________。

甲          乙

丙          丁
图K30-7
(2)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由于红松植株间争夺树冠空间和根部空间所进行的种内斗争,往往出现________分布。
(3)由于一场大火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蔚然成林,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该过程中,生产者单位时间内固定太阳能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当群落发展到一定平衡状态,演替不再进行,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就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战自我
11.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图K30-8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的类似。


1.D [解析]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