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轮复习
历史单元验收试题(5)【新课标】
《历史必修Ⅱ专题五至专题八综合检测题》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类别
|
成都(%)
|
北京(%)
|
衣食住宿
|
68
|
23
|
书籍教育
|
23
|
32
|
娱乐享受
|
9
|
45
|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2.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3.(2013·四川文综·7)图2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
据此可知( )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