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金榜专区 >> 历史金榜专区
高中历史编辑
2013版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课时提能演练 2.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人民通用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4金币 立即下载
2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2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金榜专区
    资源子类精练精析
  • 教材版本人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23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3/8/25 8:12:2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三)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杭州模拟)“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的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甲午战争             D.义和团
2.据《九国租界与近代天津》记述,天津口岸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和保险理赔大权掌握在外商公证行手中。这反映了当时天津的(   )
A.半殖民地色彩         B.国际化色彩
C.对外贸易发达         D.海关严把质量关
3.(2012·太原模拟)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李鸿章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这表明(   )
A.清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预谋已经有所察觉
B.李鸿章对中日两国矛盾解决寄希望于国际势力
C.清政府对解决国际争端方式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D.甲午战争的爆发按当时的国际法中国有一定责任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