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历史)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岳麓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85 K
    上传用户xj197912
  • 更新时间2013/9/15 8:53:0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6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资治通鉴》记载了唐代宰相刘祎之的名言:“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天子之命)”。这体现了唐代
A.政治制度的民主进步性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C.统治中枢的分权制衡性 D.皇权独尊地位有所削弱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乎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 黄宗羲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 B.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
C.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 D.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
3.著名学者陈国刚在《民主的审判》一文中说:“有人说,苏格拉底死于民主的暴政。……但在解读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时,我却宁愿断言,苏格拉底之死不是民主之过,至少不是民主一己之过,苏格拉底死于雅典的司法,死于披着民主外衣的雅典司法。”作者认为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