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阶段。能说明的史实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 D.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B.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3.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不包括( )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C.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 D.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4.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是少数民族 ( )
A.内迁的过程 B.封建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
5.“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
A. 雅典,梭伦改革颁布的“解负令” B. 秦国,商鞅变法的法令
C. 罗马,废除债务奴隶法案 D.法国,伏尔泰的《社会契约论》
6.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 )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7.“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命令须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下列对该宪法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B.宪法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C.法国几经艰难,最终确立了典型的总统制共和制政体
D.宪法的颁布证明了共和派最终掌握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