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其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2、“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C.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
3、“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周朝革命”和“汉朝革命”分别是指(    )
A.宗法制、中外朝制度      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察举制          D.宗法制、推恩令
4、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 朝代 | 县制 |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 层级 | 
        
            | 秦 | 郡县制 | 郡——县 | 二级制 | 
        
            | 汉 |   |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 东汉末期:州——郡——县 | 二级制 三级制 | 
    
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5、《古今奇观》第二十一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如今是个科目举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这反映了当时(    )
A.否定科举制的作用             B.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科举考试限制了儒学的发展     D.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