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一切的团体和个人都消融在家国之中。除了家就是国,其他的一切社会组织都可以被家或国解释和取代。”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早期宗法家族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
A.呈现出明显的家族血缘关系 B.呈现出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色
C.呈现出君权、父权至上的特点 D.呈现出明显的门第等级特色
2.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3.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
4.《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当时
①分封制仍然存在 ②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
③世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的特权 ④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 )
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