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上,中国主流思想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据此回答1-8题。
1、面对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战国,不同派别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儒家主张“仁政” B.法家主张奖励耕种,实施严刑峻法
C. 墨家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强调实践精神 D.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说明孔子提倡
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 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 忠孝有道,人际关系到和谐
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为 ( )
A.有利于结束兼并战争,实现国家统一 B.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求
4、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据此回答5-8题。
5、“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政” 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6、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 仁政思想 B. 民本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